星期二, 6月 05, 2007

你今天藝術了嗎?

當年台灣最火紅的入口網站「 奇摩」 未被雅虎收購前,曾經用過一個很著名的廣告文案:「你今天奇摩了嗎?」。相信大家都似曾相識吧,類同的廣告用語也曾在大馬一個法國廊酒品牌出現過 :「你今天D.O.M了嗎?」

如果兩者反映的是一種社會趨勢和需求(資訊和健康),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聽到這樣的日常關切語:「你今天龔萬輝了嗎?」(閱讀文學)、「你今天蔡明亮了嗎?」(看電影)、「你今天譚紹賢了嗎?」(逛畫廊)、「你今天手集團了嗎?」(看表演藝術)

一個品牌的誔生反映一種社會的心靈需求,今天我們要求大馬人從閱讀、看電影、逛畫廊發展至創作者品牌的認同,的確需要很長很長的路。

在藝術文化這一行,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,我們的美感(術)文化教育還要加強。這裡有兩層面的意思,一是我們的美育根底還不夠深,導致藝術創作者的水平一般,欣賞者更是跟不上,二是不夠廣,搞藝術和鑑賞的人的社群好像都無法擴大。

大家都將焦點和原由歸咎於學校教育的不足。

無可否認,教育是很重要的。但是如果我們將所有的問題都往學校教育裡去推,顯然只會加重學校教育的責任而又無補於事。學校體制的改革是否能反映社會的腳步,值得我們深思,傳統制式一體化的安排只能塑造會聽話的小孩,難以培養個性創意充分發展的天才。

對於離開校園的我們,要學習和擁有這些藝術文化資本就更加難了。儘管我們的環境不缺書店、畫廊、劇場、博物館等等,我們可以去參觀,但不一定具備進入作品的能力。

因此我們需要藝術文化的普通教育。

我這裡不去談為什麼我們需要文化資本,因為對於不同人有相異的看法,例如對企業而言,文化資本具有整合作用,好的文化能夠對人、財、物進行有效的整合,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,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。美國方面已經預言, MFA(Master of Fine Arts)將取代MBA,成為企業最渴求的人才。這不是泛泛而論,而是經過學者實證研究的結果。

在先進國家,教育推廣做得比較全面,除了大學會成立終身教育或繼續教育中心為社區服務,一些商業機構也會加入教育培訓這個領域,其中不乏藝術文化的課程。

近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台灣的一位企業家徐莉玲,斥資上億元,只為了籌辦一所學習文化和創意的公司,在台灣文化界引起巨大的迴響。這所集合上百位台灣藝文和創意菁英的 學學文創志業,最特殊之處在於回歸向師傅學習的私 塾,以小班經營,從而達到文化傳承最微妙精美的教學經驗。

教育的形式不拘一格,我個人十分讚賞 檳城古蹟信託會所推行的 「城市小孩 」(Anak-anak Kota)民間古蹟教育以及隆雪華堂所舉辦的舊飛機路古蹟導覽,這些都是能經年累月提供大眾有關本土文化的體驗式教育,在國外十分流行。

當然,在全國各地有許多美育工作者努力不懈地為大人小孩提供美感教育,但因為缺乏整合與串連,讓我們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,我覺得藝術管理專才應該參與和規劃這些民間資源,讓藝術文化團隊能夠顯現他們的力量,進而讓民眾認識文化教育的新趨勢與意義,提升國民的文化素質。這些看起來是政府文化部的工作,但民間團體和商業組織一樣可以辦得到,而且會辦得更好。

我們期待這麼一天,當你我見面,你會問: 「你今天藝術/閱讀了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