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1月 25, 2007

多文為富

承蒙《普門》邀請撰寫「三人行」專欄,開篇第一章,我想借題發揮,就〈多文為富〉欄名的起因說明。而未來一年的系列文章也會與此相關,就我投身的行業所發生的而又引人發省的事件與大家分享,並同時呈現這個行業的新觀念與新資訊。

「多文為富」原意為「以學問淵博為富有」。源出語本禮記˙儒行:「不祈多積,多文以為富」。我且曲其意,將「文」解為「文化」,雖離原意,亦當不遠。

話從頭說。自大學畢業後,將近七八年的時間,我投身於圖書產業,這是一個古老又而日日創新的行業。我從圖書下游往上划,又從上游向下走,從一個小編輯到企劃主編,從一個連鎖書店店員到獨立書店企劃經理,往來馬台中美德,雖然並沒有什麼小成就,但它讓我深刻認識這個行業的多樣性,既充滿趣味,讓我著迷。因此,雖然有幾年不在這個行業了,今天我仍關注它的發展。

自從網際網絡打通以後,圖書產業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從出版到通路,無一不受巨大影響。閱讀也起了微妙變化,有者樂觀其成,更多的悲觀以待。其中原因日後將會詳述。只是緩慢行進的大馬讀者,尚不能完全體認知識獲取的重要性與迫切性,猶視閱讀為悠哉之餘的偶然活動,深深地打擊著本地圖書業者的壯志與大計。

我們希望 「落後」 之識應該帶來激勵的。

進入千禧年,我們發現許多與大馬同級而又有點超前的國家,為了應付新的挑戰,重新為國家經濟定位,找尋新的出路,他們製訂了以 「文化產業」為戰略的新國策。在世紀的初始,我認識到「出版」、「電影」、「廣告」、「藝術」、「音樂」和、「電動游戲」等等原來是他們所謂的「文化產業」,是最典型的產業項目。

老牌工商大國英國,為了挽回昔日的雄風,是開動這個產業列車的車長,丹麥、台灣、韓國、香港、新加坡、中國政府亦重整自己的文化資產,趕搭這趟世紀列車, 展開「拚經濟,也要拚文化」的各項大業。四年前,大馬的馮久玲也提出了「文化是好生意」,並且著書立說,點出了世界經濟的新趨勢,那就是「產業文化化」和「文化產業化」,世界經濟已進入另一個新時代,在華文世界迴響很大。不過在本地種子始終沒有發芽,還看不到成果。

也許你要問究竟什麼是文化產業?有學者說那是一個「後溫飽產業」,或者說是「小康產業」,當經濟發展到不愁溫飽之時,即是文化產業的飛起契機。我想馬來西亞應該也到了這個階段,我們不難發現民眾也漸漸注意起自己的個性發展,品味感覺了。但是這個「品味運動」目前還是很小規模,還不夠多元,使得各個相關行業還不夠蓬勃。

儘管後來我離開圖書產業,選擇了藝術管理和傳播教育行業,我仍覺得自己沒有離開這個充滿期待和挑戰的文化產業,自己也希望它是大馬未來一個很有發展潛能的產業,今日我有幸參與,興奮之情與懼怯之心無不日日相伴,尤祈禱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一日千里,與世同步。

開此欄,最期盼的是透過資訊分享,讓大家知道文化的可為,並向各方家請益,指點一二。先此道謝。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<< Home